• 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渭南政法网首页 平安韩城网临渭政法网华州政法网华阴政法网潼关政法网富平政法网蒲城政法网白水政法网澄城政法网大荔政法网合阳政法网

首页合阳新闻 >正文

合阳县走出一条“光农互补”农民脱贫新路(组图)

时间:2015-12-29 09:20 作者:   来源: 渭南政法网


电站太阳能电池板,坐落在合阳县路井镇乳阳山南麓,从西南往东北绵延2.5公里,占地3500亩。

“今年变化大,好得很。”陕西省合阳县崔李杨村52岁的杨金喜高兴地说,“儿子在村旁的光伏发电站上班了,我也可以定期去那打工,给儿子把新房也盖好了。” 站在崔李杨村西头崭新的公路上,向北望去,只见3公里外的一排排泛着蓝色光芒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从西南往东北方向绵延有2.5公里,依山势星罗棋布般矗立着,似千军万马严阵以待,蔚为壮观。

我们脱贫有新指望了

“那就是陕西桂花能源集团建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全建在我们的乳阳山南麓。”54岁的崔李杨村村长崔武仓用手指着介绍道,“你再看,西边那个村叫郭家坡,东北边那个村叫乳阳。我们这三个相隔不到3公里的村子,一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大家感到脱贫奔小康有新指望了。”

发电专业毕业的李文博是崔李杨村7组人,2012年大学毕业即到陕北一家企业上班。如今,这个在外漂泊了两年多的26岁憨厚小伙子,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的梦想。

“我在这上班,也能照顾家里的父母,每个月还有了存款,就连娶媳妇也有信心了。”在电站综合大楼二楼工程部,26岁的李文博身有感触地说,“电站建设以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很多好处,像从我们村到镇上的5公里柏油路拓宽了,两边还栽上了太阳能路灯。”

电站综合办公室主任张万鹏介绍说,这三个村在电站上班的大学生有三名,除李文博外,另外二名一个是学机电一体化的一个是学电力的。他们三个都很有能力,对工作很负责任。

“我学的是机电一体化,再加上电站对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运维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对整个电站的运行和维护工作,我完全能够胜任。”在综合大楼一楼运维部,崔李杨村27岁的大学生杨辉自信地说,“希望公司越来越好,我们家乡发展的机会就多了。”

“他们除了安排项目所在村毕业大学生工作外,还给今年村里考上大学的14名学生,每人资助1000元钱,外配一个皮箱。给周边13个村贫困家庭的10名大学生,也给予同样资助。”崔武仓深情地介绍说。

“这家企业眼光独到、长远。”合阳县政府杨武民县长欣慰地说,“他们这样做,不仅为自己培育了人才,也为我们建设新农村培养了新生力量。”

农民打工务农两不误

“不仅仅是大学生能学以致用,就近发挥才能,电站还为我们广大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打工收入和土地收入。”崔武仓说,“而且种粮食,务果树,都不耽搁。”

“就说打工,”崔武仓说,“去年以来,桂花能源主动与我们三个村委会对接,安排村上有条件的村民陆续都去电站打工,像打水泥桩、修路、平整土地、栽牡丹、养鸡等等,累加下来,去的每个人平均干了四个月,人均月收入2600元左右。”

“还有土地收入,”崔武仓介绍说,三个村共739户2728口人9410亩地,算起来人均3.5亩地,但大多是山坡和台塬地,靠天吃饭,基本都撂荒了。这回电站就流转了3500亩荒山荒坡地,每年每亩租金200元,几乎每名农民都有这笔收入。

对此,杨金喜和他爱人感受很深。

“我去年在电站安装太阳能组件,干了2个月,今年帮电站调试设备,也干了两个月,每天能拿到100多元,在家吃饭,净落了。”杨金喜高兴地说,“家里12亩地,2亩荒坡地给了电站,5亩果树,5亩小麦、玉米,也都能管上了,收入还行。”

而杨金喜的妻子在一旁开心地说:“以前我一个人在家,又要照看孙子,又要干农活,累的很。现在他在家,儿子也在企业上班,我心安稳了,也更省心了。”

“农闲时打工有劳务收入,农忙时节种地务果有经营收入,这为当地村民依靠自己的勤劳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杨武民说,“接下来,我们还要支持企业实施‘光农互补’综合开发,帮助农民进行产业升级。”

光伏产业和农业开发农民致富融为一体

太阳能是世界公认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光伏产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前列。

但光伏发电都存在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太阳能电池板大量占用土地,带来发电成本居高不下。

“必须对占用土地进行综合开发,从而有效降低发电成本。”陕西桂花能源集团董事长吴刚说,“为此,我们实施了‘光农互补’综合开发,充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收入,并和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紧密融合在一起,探索走出一条光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在2014年“西洽会”上,陕西桂花能源集团与合阳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合阳县150兆瓦光伏电站与光伏农业产业园项目》招商引资合同。

该项目占地4900亩,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兼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民脱贫致富,总投资13.5亿元,于当年11月全面开工建设。

项目采取地面上空安装太阳能组件发电,地面种植油用牡丹;棚顶发电,棚下种植食用菌等;建设气调冷藏库,延长当地农民的果业产业链;利用光伏区内沟壑,建设生态家禽养殖。

在电站东侧100米处,一栋栋太阳能光伏大棚整齐地排列着。

“这就是光菇大棚。”张万鹏说,棚上发电,棚下建大棚发展香菇生产。现在公司已建成8座大棚,占地面积约4000㎡。香菇生产全年不停,每个棚长期聘用2名附近村子里的农民,有16名,采收时每天还要再雇佣50名临时工,目前已生产出商品菇上市销售。

走进一栋大棚,在微弱的光线里,51岁的郭家坡村三组的冯玲正在逐个抖动铁架上的菌棒。

“我已经在这上班1个月,主要是给菌棒注水、抖菇、收菇等,收入稳定,撩得很。”冯玲笑呵呵地说。

“电站建在我们村对谁都好。像我家5亩坡地,每年有1000元的流转收入。而之前因为没有水,就种一料麦子,亩产不到300斤,肯定赔钱。但不忍心眼睁睁让那么多地荒着。”冯玲感慨地说,“还有像我们这些50多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不能外出打工。而现在,农闲时,我们能就近打工。”

在电站北侧100多米处,张万鹏蹲着,指着眼前的一株株小苗介绍说,“你看,这是油用牡丹,嫩红的芽是刚发的。今年9月到10月,我们种植了1000亩,都在一排排太阳能电池行间。”

张万鹏说,油用牡丹是国家支持发展的重点食用油料作物,市场需求量很大。这里很适合牡丹生长,三年后它们就可见效了。而这么大面积牡丹的管理,需要大批量工人。今年最忙时,整治土地,除草、修埝、施肥、修剪,每天平均130人在牡丹园干活。

在电站综合大楼一楼大厅,醒目的“光伏电站集中监控系统”显示,到11月26日,电站一期50兆瓦工程已发电703.4万度。

“我们的第一个计划和预期目标实现了。”吴刚看着显示屏上的一组组数字高兴地说。


太阳能光菇大棚,棚顶发电,棚下大棚生产香菇。


郭家坡村三组的冯玲正在电站建的光菇大棚里劳动---抖动疏松香菇菌棒。

返回网站首页

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