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渭南政法网首页 平安韩城网临渭政法网华州政法网华阴政法网潼关政法网富平政法网蒲城政法网白水政法网澄城政法网大荔政法网合阳政法网

首页法治文化 >正文

家风传承学风浓

时间:2021-10-26 09:33 作者: 王银虎 来源:合阳县公安局

上初中后,我对家有藏书或常买小说的同学情有独钟,对明代学者宋濂的名篇《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记忆犹新,对其开头所述深有同感:“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我们家那时虽然连本像样的《新华字典》也没有,但学习风气十分浓郁。父子六人无书则借阅、有书就传看、好书争着读、读后谈感想。最恼人的是正看得入迷,妈妈却叫去干活,只好先把书递给其他兄弟读。干活的苦笑,得以传阅的偷笑。
  1976年,在王家洼卫生院司药、时年19岁的大哥每次回来,都很关心四个弟弟的学习,常常组织15岁的二哥、13岁的三哥和10岁的我开展作文、速写、同部首字、成语接龙等各种文化活动和非正式比赛。8岁的弟弟虽不参加,但也跟着在旁边看和学。
  第一次,大哥让我们弟兄三个比赛,谁一分钟内写的提手旁字多,结果三哥胜出,二哥羞惭不已。我年龄小,不觉脸红,却也好胜。私底下悄悄下了些死苦,借同学字典把那一至十二画的同部首字看了又看,记了又记,特别是把那三点水偏旁字记了许多,估计下次可能要考这个。同时心内阵阵窃喜:下次比赛,定能胜过二哥三哥。谁让他俩忙完农活倒头便睡,而不像我一样恶补同部首字。弟弟当时也跟着我悄悄记同部首字,但尚不具挑战资格。以后查字典时,习惯把同音字也看看记记。同学成红江在几十年后的聚会宴上还笑言我高中时背字典,说当时就挺佩服我的“苦实”。婚后,岳父的《新华字典》传到了妻子和我手中,一直置之案头,备查用。儿子上初中时,我给买了《九用学生成语大字典》。到了高中,儿子给自己又买了《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字典》等。如今我家存了好多本字典。
  过了些日子,大哥在我的盼望中回来了。不料,这次却不组织同部首字比赛,而改比谁的字写得快又好了,这方面当然是二哥领先,得胜后的二哥立即喜滋滋地奔出大门,在门洞影壁上用白粉笔写下“华主席指示:抓纲治国”九个大字,历时四十多年保存至今。随后我就留心把字往快而好看地写,高中时给班级换写黑板报,大学时参加书法班、习练庞中华字帖,从教后练粉笔字,工作后练毛笔字、记读书笔记、政治笔记时一直力求把字写漂亮。大哥当年的读书笔记扉页有三种字体。三哥在四军大打工,读书笔记、工作日志比我还记得整齐。弟弟从小得益于父亲手把手教写字,在我们五兄弟中字最优。百年老门房未翻修时,那用以补壁遮黑的旧挂历上面的毛笔字,就是弟弟写的。
  第三次,却是作文竞赛。大哥出了题目《我的理想》让兄弟三人分头去写后,就去后院树荫下背书了。我那时上小学5年级,才开始学写作文。大哥总夸我语文学得好,我就只好硬着头皮参加兄弟作文赛。虽那时就有当教师、作家、警察等不同理想,但要写成文章来却老虎吃天没处下爪。正感“压力山大”,忽忆起本班同学传抄的女班长王金侠看了电影《长空雄鹰》想当一名女飞行员、愿为祖国守蓝天的观后感。几经打听,从同学王万朝处拿到范文,就模仿着写了一篇交差。不意坐在廊檐下小木凳上的大哥看后大喜大赞,直夸我的文采胜过二哥三哥。我作文交得迟,又是仿写的,因此当天羞于见到两个参赛的哥哥,随后私下悄悄经年累月地在写作方面多下了些苦,以免被哥哥们耻笑。
  那年夏天,我们兄弟三个同去外婆家。外爷出了道题:刀切西瓜,3刀咋样切出7块瓜?二哥三哥抓耳挠腮,半天不吭气,可能是没想出答案。我在纸上画了下图形,先交叉切两刀,再在交叉点上下左右任一面横切一刀,刚好是7块。我便抢答了,在空中一比划,外爷笑着竖起大拇指说:对喽!二哥提意见说我是用笔画出的,外爷裁判道:这个未做限制!我心里想:咱们兄弟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二哥你应该懂的。三哥几十年后提起此事,还服我的反应快呢!
  二哥上山西刊授大学,教材中有杜甫的一首诗《观刈麦》,兄弟几个争相阅读,随后你一句我一句就能背诵完。可能是为了显示对这首诗学得透彻,二哥对首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竟提出修改意见:“两个‘月’字重了,应改为‘田家少闲日’。忙,肯定是人在忙,应去掉人字,再突出一下忙,改为‘五月倍倍忙’才好。”我和父亲当时不以为然,当即同笑他不自量力,竟敢关公门前耍大刀,连诗圣的诗句也敢斧正。现在看来,前一半意见还有些道理。
  八旬老父亲至今仍嗜书如命,纸笔不离身,以读书、记笔记、写顺口溜为乐。5兄弟坚持购书、读书、写作,个个家里书架多、藏书多、写的文章多。大哥的专著已达30多部,每部的序跋都令人别开生面,百读不厌。二哥三哥的文章在同学中见长。我的二百余篇散文,阅者多赞,弟弟的碑文对联颇见功夫,子侄们的字和文在同龄人中都不错,这一切都有赖于好学的家风和勤学的习惯。
  巷东头村外、距祖屋50米许远、诸神庙石碑上的字,除了我们兄弟子侄细细读过,不知还有谁感兴趣呢?

编辑:陈冰娟

返回网站首页

上一篇: 七言诗•战疫情

下一篇: “合中”情

法制网